ID: 2477333

第十五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习题 含答案

日期:2025-10-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476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十五,九一八事变,抗日,救亡运动,习题,答案
  • cover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右图照片是一座造型独特的纪念馆,建筑的外观设计成台历,可以看到日期是“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这座建筑应该位于( ) A、北京 B、上海 C、沈阳 D、南京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和没有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些爱国武装部队叫 ( ) A、抗日部队 B、抗日游击队 C、抗日义勇军 D、东北部队 3、促进民众觉醒,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是 ( ) A、一二 九运动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4、1936年一场震惊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 ) A、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中日矛盾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情感 D、蒋介石主张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 A、“八一宣言”的发表 B、抗日义勇军成立 C、一二 九运动爆发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二、列举题 1、张学良在近代史上所经历的重大事件 2、参加西安事变谈判的中共代表 三、问答题 简述西安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 综合运用 图说历史 ①上图内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 ②该事件标志着什么? ③自二战结束到今天,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一直以各种方式否认侵略历史,你如何用相关的知识历史予以驳斥? 二、材料解析题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1)材料中“ 那个悲惨的时候”指的是什 么事件? (2)请问 :东北松花江上的同胞为什么会“ 流浪!流浪 ”? (3)《松花江上》之歌唱出了东北人民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拓展与探究 “九 一八” 事变前,日本本土相当于中国的1/3,人口相当中国的1/7,但却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那时,日本工业产 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了38、2%,年产钢229、2万吨;军队数量虽少于中国,但武器装备却占绝对优势。而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小农经济占国民经济的90%以上,工业经济不到10%,钢年产量仅1、5吨,军队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加上蒋介石推行反共内战政策,政治腐败,把国家搞得四分五裂。” (1) 日本这样的小国为什么敢于欺负中国这样的大国? (2) 九一八事变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一、选择 1、C 2、C 3、A 4、B 5、D 二、列举 1、东北易帜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2、周恩来 叶剑英 秦邦宪 三、问答 答:起因: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张学良、杨虎城 与红军停战。蒋介石到西安督促张、杨进攻陕北红军,张、杨苦劝蒋介石联共抗日未果。经过:1936年l 2月12日,张、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即为“西安事变”。 结果: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综合运用 一、图说历史 ①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②局部抗战开始 ③用日本侵略者自己记录下的材料做最有力的驳斥 二、材料解析 (1)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东北人民被迫流亡他乡(3)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 四、问答 拓展与探究: (1)那时中国国穷民弱、政治腐败,是日本敢于欺负中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