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23张PPT。 第一课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思想品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于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样便于审查批准本年度的国家预算和前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 “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地方每年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也称为两会,通常召开的时间比全国“两会”时间要早。 ? 你对祖国知多少?1.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2.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3.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初步树立公民意识和权利意识。 ★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学习目标 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党人民大众我国的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徽图案由哪些部分组成?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课前预学、自主学习★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我国是工人阶级 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现阶段人民包括哪些人?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和人民相对应的是什么人?( 敌人 ) 3、公民的权利— 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益。 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益。4、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来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等方面的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 保障。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是以宪法为核心,包括_立法保障和_司法保障。★5、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笔记P6): 第一,人民—是政治概念,与敌人相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人,。 第二,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却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其他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但属于公民。 √××××观察下面漫画,讨论回答“他们说得对吗?” 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案例分析1———阅读教材案例:小寒的遭遇(p6) (1)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 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 ———被抚养权、受教育权———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尤其是法律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3)公民的权利受哪些方面的保障?司法保障立法保障法律保障(人大及其常———制定法律)(公、检、法—实施、执行法律)材料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 材料一:荆女士因是外地人没有北京户口,房产证上只有丈夫一人的名字。现在丈夫要求离婚想独占该房,为此荆女士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确认自己对房屋的共有产权。丰台法院依据新“婚姻法司法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