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05533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29张ppt+导学案 无答案) (2份打包)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4154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改革,2份,答案,导学案,ppt+
    课件29张PPT。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2课一.改革前期:推行新制特点: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重点:建立新制、取代旧制(目的)措施俸禄制(官制) 均田制(土地制度) 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 租调制(赋税制度)背景:社会矛盾尖锐(一)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484年)1.原因:2.内容:①实行俸禄制: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②制定奖惩贪污的方法3.影响:吏治好转,矛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面官吏无俸禄,吏治黑暗,贪污成风(二)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485年)1.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3.内容:国家按一定标准,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2.原因:接受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根本原因)政府和宗主争夺农户(直接原因)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4.影响:3.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①宗主督护制存在很多弊端,并且激化了地方与中央的矛盾。 ②目的:(1)原因:②职能:邻长———里长———党长基层行政组织,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田制。3、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内容:①组织:(3)影响:影响:①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②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③有利于推行均田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四)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1.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租(田租):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 调(户税):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3.作用:①改变了赋税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推动农业生产发展②编户齐民增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认识:1、前期改革措施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2、前期改革作用:(1)均田制和租调制是各种制度的经济基础; (以均田制为核心) (2)俸禄制是各项制度建立实施的政治保障; (3)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实施。 总之,这些制度彼此影响,相互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北魏政权,为孝文帝后期推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二.改革后期: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490年亲政)背景:鲜卑族的落后措施迁都洛阳移风易俗 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是孝文帝本身的内容,然而人们大多都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什么?(从迁都洛阳的原因及迁都在整个改革过程中的地位等方面考虑。)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改革从平城方面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从洛阳方面看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的合作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不能满足需要地处黄河之南,农业生产发达易受强敌“柔然”威胁,不利于控制中原利于控制中原,并举兵南下征服较弱的“南齐”落后的少数民族文化先进的汉族文化,数个朝代之都(一)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A 都城平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 新都洛阳适应统治需要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根本原因: 493年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实 495年正式迁都2.经过:平城洛阳3.意义:对洛阳发展: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对改革进行: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 对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认识:改革不但要顺应历史潮流,还要讲究斗争策略,以减轻改革的阻力;孝文帝是古代杰出地主阶级改革家和政治家(二)移风易俗1.重点:改革风俗习惯,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生活方式,接受汉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