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走向战略进攻 (2015·广东)14.阅读下图,此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次战役的形势示意图。对于这一战役的意义的表述恰当的是( ) A.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015·江苏盐城)12.解放战争期间 出卷网,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2015·山东济南)9.对下图的历史事件,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 (2015·湖南株洲)10.毛泽东曾在一篇 出卷网文章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全国性反攻”开始的主要标志是( )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2015·湖南郴州)11.1947年7月—9月,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齐心合力战淮海 D.百万雄师过大江材料题:走向战略进攻 1.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 出卷网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完成: (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2)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3)你能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吗? 2.老师问:“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小明说:“因为威胁到了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这个作用可不小!” 小强说:“不对!是因为解放军开始向国民党统治区大举进攻了。” 他们谁的说法对?为什么? 3.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 出卷网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0人。 请完成: (1)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占领的 (2)国民党军队是在什么时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3)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什么战术 这种战术属于什么作战方式 (4)是谁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 他们比其他解放区的指挥员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你知道是什么吗 参考答案: 1.(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南京和武汉。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答案多元,如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 2.两位同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他 出卷网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谈了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认识。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战场主要在解放区,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争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外线作战,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作用相当大。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反攻。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3.参考答案:(1)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主动放弃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