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27102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267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6年,建设,政治,初期,新中国,1课
  • cover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本状况,知道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新中国首都、国旗、国歌等会议内容,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简述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理解1954年前后政协的作用和职能,区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不同; (3)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基本情况和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结合日常生活探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4)知道五个民族自治区,了解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新中国成立的一系列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课外材料,归纳三大政治制度的基本内涵,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中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提高自身归纳能力,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 (3)运用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本校少数民族学生景象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少数民族自治区划制度实施情况。 (4)借助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各自的见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中国历史和现实要求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确立和发展基本脉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前景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追求民主的科学精神和为国家民主制度建设而努力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三大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以及意义。 2、难点: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项政治制度所具有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动画《开国大典》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动画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快更好的进入主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动画反映的事哪件事吗?这件事又怎样的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是我们熟悉的开国大典的场景,但是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的艰苦斗争的结果,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讲授新课 (幻灯片逐步展示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洪秀全的选择?康有为的选择?孙中山的选择? 学生回答:…… (“四有二无”的人间天国,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共和国) 列表总结: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