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教学设计(共3学时)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 3. 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重点难点 1.区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动手实验操作,分析并归纳出实验结果。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 3. 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1.2学时重点 1.区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1.3学时难点 1.动手实验操作,分析并归纳出实验结果。 3.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一、情景导入: 导入: 出示课本图。 问题: 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目的: 引出接下来的活动话题。 二、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媒体: 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导入: 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问题: 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交流: 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 引导: 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 讨论: 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 目的: 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三、活动二:冰的融化 媒体: 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问题: 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 媒体: 出示一杯冰块。 问题: 在冰的融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方面的变化 实验: 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媒体: 播放“冰的融化过程” 视频。 交流: 各小组进行交流和汇报。 归纳: 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媒体: 出示课本图(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变小的图片)。 讨论: 分析例子,了解物质形态的变化。 目的: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些物质变化都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加深对物质形态变化现象的认识。 3.2 第二学时 3.2.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实验验证的能力。 3. 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2.2学时重点 1.区分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3.2.3学时难点 1.动手实验操作,分析并归纳出实验结果。 3.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导入: 出示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 问题: 仔细观察未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它们有什么不同 观察: 学生观察比较,并记录不同特征。 交流: 各小组汇报观察比较的结果。 问题: 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 有什么方法证实你的猜想 设计: 学生分小组设计检验铁与铁锈是否同一种物质的实验方法。如用磁铁吸等方法。 交流: 各小组交流实验方案,互相交流、讨论,并修改实验方案。 实验: 小组实验。按修改后的实验方案方法进行实验。 小结: 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 五、拓展: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导入: 出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