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变废为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 (二)能力培养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进行物质的分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变废为宝》这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在他们说的基础上进行授课。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垃圾的危害,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 难点: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处理身边的废品,初步树立保护生态的观念。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13. 变废为宝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图片,让学生说说:(1)从课件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想法? 预设答案:(1)满地都是垃圾。(2)尽量减少垃圾的排放,对有用的废物品回收,去利用。 2、出示课本图,模拟图中人物的活动:彬彬、妍妍和琪琪建议波波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到相应的垃圾桶里,由此引出“垃圾也要分类”和“怎样分类”等问题。 让学生想想:垃圾也需要分类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城市垃圾大部分只能运往城郊长年露天堆放。许多城市已陷入垃圾的包围中。垃圾围城的局面,严重损害着城市环境卫生,恶化生活条件,阻碍城市的发展。从思考问题:垃圾是否也需要分类?来引出本课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要爱护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 活动2【讲授】13. 变废为宝 (二)活动一:家庭垃圾调查 每天家里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垃圾。我们可以对家庭垃圾进行观察分类,了解家庭垃圾的产生及组成。 1、问题:你们家里每天都会丢弃什么垃圾呢?引导学生可以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对家庭垃圾进行统计与分析。 2、讨论:如何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任务:每天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为时一周,并作好记录。本活动需要学生在家里完成,所以教师在布置活动时要给予明确指导,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对家里的垃圾进行观察记录,要提醒学生注意卫生。 本活动虽然是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但要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参与。这样做不但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学习,还可以引起家庭成员对自觉保护环境的注意。 4、交流:一周后,将调查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计算等等,知道生活中的垃圾有哪些。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自觉地控制垃圾的产生。同时,要求学生按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调查,为下一个活动“垃圾分类”奠定基础。】 (三)活动二:垃圾分类 出示课本图(各种垃圾的图片)。 1、问题:在这些垃圾中,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哪些不可以回收利用,还有哪些是有毒的? 2、分类:根据垃圾图片进行分类。 3、交流: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分类情况进行汇报和交流,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4、想想:垃圾的分类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但实际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推行并不顺利。(1)对垃圾进行分类会遇到哪些困难?(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3)设计减少垃圾排放、回收有用物质的家庭垃圾处理方案。 5、播放“垃圾分类” 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分类垃圾,使学生能清楚知道哪些垃圾能回收,哪些垃圾是不能回收,哪些垃圾是有毒的,让学生日后在家里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达到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减少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四)活动三:分离可回收的垃圾 我们掌握了垃圾分类的方法。但可回收垃圾中有很多不同类别的垃圾,废品回收公司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分离。 1、问题:你能帮废品回收公司想出简便、快捷的方法,把泡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