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并能从燃烧的条件着手,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遭遇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于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科学的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燃烧室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十分熟悉,课本21页图中列举的物质,都是常见的,那些物质可以燃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对于燃烧所需的条件,可能部分同学知道一些,但从来没去验证。本节课以学生的猜测、设计、实验探究、观察为主,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懂得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 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质可以燃烧,思考并在课本21页上做上记录。 (先让学生汇报,再课件显示。) 2、交流:是否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分小组交流看法。 3、实验操作:火柴、蜡烛、纸、木片、铁片、玻璃等能否燃烧。 4、问题:到底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用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老师演示,学生分小组进行试验。) 【实验一】 点燃一根蜡烛,直到蜡烛燃尽,观察实验过程,并说说观察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交流讨论:实验小组发言,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小结:燃烧的条件之———可燃物。 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实验二】 点燃两只小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学生分小组自行实验观察,老师做出指导。 填写课本22页实验记录,并汇报。学生小结:燃烧条件之二———氧气(空气)。 活动三:燃烧的原因 【实验三】 把一根火柴放在铁盘或者铁片上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铁盘或者铁片,观察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知识拓展】物质达到一定的温度就着火,成为着火点,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 学生小结:燃烧的条件之三———温度达到着火点。师生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了吗? 问: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应用拓展:让木炭燃烧的更旺 出示课本图(教材23页)问:想让木炭燃烧的更旺些,有什么办法呢?分组讨论,设计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案。 活动2【活动】探究灭火的原理 活动四:探究灭火原理 问:当用火不当发生意外或火灾时,我们必须要灭火,怎样才可以灭火呢?小组讨论并反馈,老师归纳。(适当演示实验)灭火原理:移开可燃物、隔氧法、较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说说课本24页图中的灭火原理。 小组讨论:实际生活中,你知道灭火所用的材料有哪些? 课件21张PPT。燃烧与灭火锅着火了,赶紧盖上盖子!盖上锅盖就能灭火? 物质的燃烧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燃烧?活动1液化石油气煮饭、炒菜木材、树叶蜡烛照明烧水、取暖√√√√√√×××能够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燃烧的条件怎样才能使物体燃烧起来呢? 下面用几个实验来证明。实验一:点燃一根生日蜡烛,观察实 验,并说说看到了 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点燃生日蜡烛,蜡烛就在燃烧,过一会儿蜡 烛燃完了,也就没有可燃烧的东西(可燃物 ),它就不再燃烧了。从而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实验二:将两根燃烧的蜡烛固定在实验桌上。用烧杯罩住 其中一支燃烧着的蜡烛,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露在空气中的蜡烛一直在燃烧,而烧杯中 的蜡烛火焰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了。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