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7733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105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
  • cover
青海师大附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魏晋新风 李泽厚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 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儒家教义显然不相容,是对抗着的。曹氏父子破坏了东汉重节操伦常的价值标准,正始名士进一步否定了传统观念和礼俗。但“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终于被杀头,可见思想对立和争斗之改变。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人在这里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当然,这里讲的“人”仍是有具体社会性的,他 们即门阀士族。由对人生的感喟咏叹到对人物的讲究品评,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后者在将这一着眼点转向人的内在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心理状况上,有直接的关系。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政治、文化谈论的中心。又由于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性分、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操,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性(亦即被看做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这当然反映在哲学———美学领域内。不是外在的 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位论,成了哲学的首要课题。只有具备潜在的无限可能性,才可发为丰富多样的现实性。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 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的,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而这陆探微便正是“穷理尽性,事绝言象”的。反过来,也可说是,要求树立一种表现为静(性、本体)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格理想,其中蕴涵着动(情、现象、功能)的多样现实性。“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中国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 的具体审美表现。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 于原文所论的魏晋新风的一项是( )(3分) A.晋朝的何曾以维护“名教”为追求,上书司马氏杀死他认为“纵情背礼败俗”的阮籍。 B.嵇康等人惧早死、求长生、服丹药,饮酒任性,高谈老庄,既纵情享受又满怀哲言。 C.有些人无显赫的功勋,无可称道的节操,但以其个体人格本身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 D.《世说新语》记录的有些人扪虱而谈、辩才无碍、 言行脱俗、风貌漂亮并有内在智慧、高超精神、脱俗品格。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人的觉醒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人的内在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在怀疑、对抗和破坏中获得的。 B.魏晋时哲学和文艺的中心不是外在的功业、节操、学问等,而是内在的才情、格调等。 C.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的门阀士族在魏晋时期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 D.从哲学———美学领域分析,人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的,只有精神才是无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