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538026

3 心脏和血管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154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心脏,血管,教学设计
  • cover
3. 心脏和血管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管》是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课继《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血管循环系统。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心脏和血管,测量心跳等活动,使学生知道心脏和血管的作用,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可能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周围事物有了一些的认识。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一些方法解决问题。本课让学生认识人体内部器官的大小、位置、结构及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心跳,了解心跳的意义。 3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法、讨论法、讲解法及多媒体辅助法。在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器官的作用,明白血液循环 2.科学探究:正确测量脉搏,探究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心脏和血管的重要性,明白一些生活常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5重点难点 1、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作用。 2、正确的测量脉搏,并探索脉搏与心脏的关系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心脏和血管 活动2【讲授】心脏和血管 (二)、认识心脏的大小和位置、了解心脏的形态 1、谈话:我们都提到了心脏,那么你知道心脏在什么位置吗?找一找,用手摸摸。同学们找到心脏了吗?你怎么确定自己找到心脏了?你能用语言描述找到的位置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幻灯片,请一名同学找到心脏。【学生从真实感受入手,解密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身体内部器官信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述:出示幻灯片。心脏在我们胸腔偏左的位置,位于两肺之间。同学们再用手摸摸。看看心脏准确位置。师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心脏大小相当于自己的拳头,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或一个桃子。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体验心脏的跳动,认识心脏收缩和舒张意义 1、摸一摸、听一听。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摸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摸摸心脏,感受心跳。你们想不想再仔细听听心脏的跳动呢?老师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听诊器,我们用听诊器听听心脏的跳动吧。静止时和运动时一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记录在表格中。指导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 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的、有节奏的一跳一跳的。 【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 2、看一看,做一做 (课件出示心脏跳动)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心脏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交流 师生用手势模拟心脏的跳动,共同总结:(比划)我们把这样叫收缩,这样叫舒张。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脏 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大家一起来用手势表示心跳一次。 【上面一个环节学生利用听诊器感受心跳,但心脏到底是怎么跳的,学生不是很明了,于是我利用了课件给学生最直观的心脏跳动,并在观察的同时引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最后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心跳,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心跳,学生在玩手势的同时,加深了对心脏跳动的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