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62224

一题多解

日期:2025-05-20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8624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六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卷网- 4所属的章节:解决问题的综合复习 5学时数: 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融会贯通倍数、分数、比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2、内容分析:比、分数、倍数知识的应用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沟通三者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梳理并形成比、分数、倍数之间的知识体系,并能锻炼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教材并没有专题的复习例题。我觉得很有必要安排一节相关内容的复习课。本课的教学重点:会正确合理地转化条件,达到一题多解的目的。教学难点:转化后的条件与题中数量建立对应的关系。 3、学情分析:在解决比、分数、倍数知识的应用题的策略上,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引,知识之间的网络框架尚未建成,所以学生基本只会停留在单一的解决方法之上。 4、设计思路:本节课容量大,难度高,要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实践中一是要注意有效把握准学习素材,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二是要注意学习方式的灵活多样化,既要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三是要上出复习课的味道?,既要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又要真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提高,让学生能跳起来摘到桃子,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2’ 1、出示投影 2、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想到更多不同的答案。这个训练叫做什么?(板书:发散思维)看到“0”有很多同学想到圆形,为什么没有想到是长方形的呢?这就说明,发散思维不是胡乱的想,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板书:相互联系) 发散思维:看到“0”你想到了什么? 本节课的落脚点就在于发散思维,通过类似于游戏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出发,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引出课题 5’ 1、引入正题:下面,我给大家一个线段图,请你从数学的角度发散思维,你可以想到哪些与它有联系的数学信息?? 六㈠班男生人数 六㈠班女人 数 2、引出课题:现在,我想请大家帮忙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单凭你们所说的信息能否求出男女生的人数吗?老师再加上一个条件,48人(课件)是什么意思?能求出男女生的人数了吗?用48这个条件加上刚才6个信息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我们至少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6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一题多解(板书课题)。 学生从比、分数、倍数等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以下相互联系的信息: 男生是女生的3倍; 女生是男生的1/3; 男生占全班的3/4; 女生占全班的1/4; 男生与全班的比是3:4; 女生与全班的比是1:4 让学生明白:构成一题多解的先决条件是题目中包含着众多不同的信息。由于前面巧妙的向学生进行了发散思维的渗透,学生的思维得以正向迁移,学生从直观形象的线段图中能快而准地得出不同的信息。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题目 12’ 1、分组 2、老师巡视了解,有选择性地让不同组次的同学把解法板书在黑板上,并写上序号。(估计第五、六种做法和第二种做法会受阻。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方程和列比例的方法解答) ? 1、尝试: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与自己组次相对应的信息进行解答,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对,并板书在黑板上。 2、交流:不同组次的同学互相说说各自的做法。 3、汇报:请板书的同学依次说说解题的思路。 分小组独立解答与集体交流、小组汇报等学习方式相结合,既有效地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弥补了思维单一,实现了解题策略多样性的共享。 构建知识网络 8’ 1、小结:这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