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7457

赤壁赋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4226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赤壁
  • cover
课件19张PPT。走进苏轼浣溪沙 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情壮志),左牵黄(黄狗),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英武形象),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英雄本色),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更)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使者)?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于1075年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于1080年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作于1082年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水中的鲜鱼,山间的竹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蔷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东坡游赤壁苏子吟啸图赤壁赋苏轼自学讨论质疑检查自学情况(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壬戌( ) 10、酾酒( ) 2、桂棹( ) 11、横槊( ) 3、余音袅袅( ) 12、渔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妇(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缪( ) 16、无尽藏( ) 8、舳舻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rénxūzhàoniǎohèlíqiǎoliáozhúlújīngshīshuòqiáopiānpáofúyóuzàngjíjiè三、(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修辞手法( )互文见义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修辞手法( )对偶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 )比喻自读, 揣摩背诵方法回归课文: 思考: 课文中的主和客看似两个不同的人,能不能有别的理解?从作者的心理历程看,它应是作于哪两首诗之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少焉,月出于东山之 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2、凌万顷之茫然。( ) 3、渺渺兮予怀(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 6、正襟危坐( )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名作状意动用法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兮,兮。 《诗经—陈风—月出》 (该诗写一男子在月下怀念美人。)liǔyǒucǎ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