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40167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2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1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设计
  • cover
第11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2、设置探究活动,以达到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从本课内容来看,一是课本涉及的内容比较少,二是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要求教师认真备课,结合课本内容挖掘资源来丰富本科内容。但同时不能过多的讲解,必须较好的抓住重难点,不然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因此便会失去信心。从学生方面来讲,大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是很好,学习缺少自觉性,不会很主动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阅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文,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提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探究学习(主题一)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这部分内容课本涉及过少,知识点凌乱,理论上也比较强,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讲难于理解,因此不能过深入的讲解。所以采取教师给学生归纳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在宏观上有一定的理解,再以图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的理解) 1、引导学生看导学案,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包括那几方面? (一)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三)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外部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3、课件展示图片解读各个基础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两个阶段,教师向学生介绍完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进行活动探究) 第一阶段(新文化运动后期)第二阶段(五四运动以后) (活动一)思考: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有哪些?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活动3【讲授】自主、探究学习(主题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历史意义 (首先,编写导学案,设置自主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对该主题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再次,教师再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最后,设置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考、概括能力。同时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 一、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小组进行合作,共同讨论完成并作成果展示) 学生共同合作完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历史意义】 1、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李大钊在北京等先后成立 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 2、中共一大的召开: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参加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等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最后几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2)大会的内容:①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纲领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②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代表。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中共二大的召开 (1)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打到军阀,推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