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单项选择题: 1、《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货,就需要有备用货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这时,银行通过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这表明( )C ①生产和资本集中的规模正在扩大 ②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惟一途径 ③金融资本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垄断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主要考查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银行贷款是当时工厂扩大生产的途径,但不是惟一途径。说法过于绝对,第②项应排除,其他符合帝国主义特征。 2、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D A.促进了各国的经济繁荣 B.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对抑制国际贸易中的强权政治有重大意义 D.消除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现象 【解析】此题渗透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个基本原则,即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A、B、C三项与此相符,故排除。尽管世界贸易组织有很多积极影响,但是还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在实施多边贸易争端中因规则以外的原因形成不均等的利益分配。因为世贸组织中有许多条款内容仅可称为奋力抢救法则,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特定国家如发达国家的承诺。以往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在特定的关贸总协定条款和协议上进行豁免的做法的改变,实质上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利益要求的忽视。所以仍然存在不合理现象。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含义是( )A A.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平衡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C.对发达国家来说既有利也有弊 D.发展中国家既存在主权危机又存在着经济安全的压力 【解析】之所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含义应该从全球范围宏观考虑,不能从局部范围来考虑。B、C、D项都是从局部范围来阐述的。探究某一历史结论的含义,也就是要求我们寻找反得出该结论的最佳论据。解题思想应该是避免片面地看问题,要全面、宏观地看问题;避免从表面看问题,要从本质上看问题。 4、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全球化进人发展阶段,但有人却称此时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其原因在于( )C A.南北对话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B.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 C.南、北半球经济发展差距悬殊 D.宗教矛盾阻断东西方经济交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经济发展缓慢,和发达国家差距悬殊。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解决温饱需要130亿美元,而欧美国家每年饲养宠物的支出为170亿元;发展中国家妇女正常生活需要120亿美元,相当于欧美国家妇女每年购买香水的费用;1975~1997年发明治疗热带传染病新药仅有13种,而同期却发明了1223种减肥新药。上述这些材料表明( )A 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巨大 ②全球经济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 ③只要发达国家实行节约就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④加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材料中的数字显示只表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大,发达国家资源没有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急需解决,并没有表明通过发达国家实行节约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故应排除第③项。 6、“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B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他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