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标 1、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 了解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是中国人民近代化探索的最后一步———文化层面上的学习。本课承接之前的器物探索和制度探索,同时下启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因此不论是在本单元的总结,还是开启下一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具有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基本素质,能对课本中的有效知识点准确找到,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对材料、图片反映出的信息做出形象分析。但由于历史知识储备不足,理论素养有限,在归纳总结能力上还需要教师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民国初年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 通过自主预习,帮助学生掌握记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通过材料分析,以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 通过本课知识总结,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五、评价任务设计 1、 通过设计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表格,检查是否有100%的学生,能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并通过习题1、2、3、检验学习成果。 2、 通过设计材料解析题,检查是否有95%以上的同学,认识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三个层面,通过习题4检测。 六、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2、 难点: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七、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 复习提问:请评价辛亥革命?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兴中会 同盟会 3、同盟会机关刊物( ) (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新授 师: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是因为? 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辛亥革命有失败的一面是因为? 生:袁世凯窃取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的统治。 师:那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民初社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两则镜头。 1、 出示两则镜头。 镜头一: 1914年9月25日 ,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他身穿古装,率领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 12月23日 冬至这天,他又穿起特制古祭服,率百官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1915年,他宣布恢复君主制,改为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称中华帝国皇帝,演出了一场尊孔复古的丑剧。 师: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生:恢复封建统治。 生:想要称帝 师: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要实行独裁专制。 镜头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师:反应了民初人们思想上的?请你找出形容词来形容。 生:愚昧 生:落后 生:封建迷信 师:大家说的很准确。这种独裁专制、迷信、愚昧与辛亥革命传播的民主共和观念相符吗? 生:不相符。 师:所以希望与现实黑暗形成巨大的落差,巨大落差引发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师:学习目标 要求一:1、自主预习,将表格内要填写的内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2、标记好课本的同学,尝试记忆。 代表人物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 新青年 》 主要阵地 两面旗帜 “ ”、“ ” 主要内容 后期发展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提倡 、反对 1918年, 开始传播 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与俄国的十月革命相关。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