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基础达标 1.右图为宋太祖赵匡胤的画像。他对土地兼并实行的措施是( )。 A.抑制 B.禁止 C.放任 D.鼓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 C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 ( )。 A.财政困难 B.经济发展衰退 C.边患严重 D.阶级矛盾尖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全面分析能力。由于土地兼并、“冗官”、“冗兵”、“冗费”等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加上北方民族侵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断起来斗争,但是经济上较之宋初有了较大发展。 答案 B 3.北宋时期,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官僚占有大量土地 B.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土地 C.地主占有大量土地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 解析 题目中的A、C两项是“富者有弥望之田”的具体表现,并非原因;北宋王朝纵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是造成土地兼并严重的重要原因,但关键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存在,这是造成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的根源所在。 答案 D 4.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 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 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解析 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统治者必须首先集中军权。 答案 A 5.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 ( )。 A.辽夏经常攻宋 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C.土地兼并严重 D.财政入不敷出 答案 B 6.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解析 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答案 A 7.《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 B.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 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 解析 题干中的引文反映的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巩固中央集权,对功臣宿将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 答案 B 8.北宋时,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了改革主张,其中心措施是 ( )。 A.发展经济 B.减少徭役 C.整顿吏治 D.增强军事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就是整顿吏治。故选C项。 答案 C 9.庆历新政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 A.北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 B.北宋王朝十分腐朽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解析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他们和范仲淹一样,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 答案 A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治;盗贼者,腹心之疾深可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6分) (2)结合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