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旷日持久的战争 一、选择题 1.右图中的人物是德国战略家施里芬。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为德国制订的计划最突出的特点是( ) A.注重以发展科技赢得战争 B.强调集中兵力和速战速决 C.充分重视盟友的合作关系 D.侧重挖掘各兵种作战潜力 2.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1914年俄军攻势 3.在马恩河战役中,战争双方投入150多万人、6 000多门大炮,在200余千米长的战线上展开激战。但德国未能实现“速战速决”的既定方针。这不能表明的是( ) A.使双方转入旷日持久的阵地战之中 B.实际上宣告了“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标志着德国在战略上遭到重大失败 D.使德国的失败成为定局 4.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面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5.《圣诞快乐》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德、英三国士兵在圣诞之夜宣布停战的故事,回顾战争,在欧洲战场上,其重心转移的顺序是( ) A.南线→东线→西线 B.东线→西线→东线 C.西线→东线→西线 D.东线→南线→东线 6.法国贝当将军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某个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个战役应该是( ) A.马恩河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日德兰海战 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多时一天造成几万名士兵伤亡,而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9.老师在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史实时,向同学们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下列哪一选项最准确地反映了图片展示的主题(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旷日持久的阵地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的海上争霸战 D.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新式武器 10.第一次世界大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征兵海报,防务大臣霍拉肖·赫伯特·基奇纳勋爵动员青年人参军:“同胞们,国家需要你。加入祖国的军队吧!” 材料二 西线三大战役中交战双方投入和伤亡人数 战役 双方投入兵力 双方伤亡总人数 马恩河战役 152万人 35万人 凡尔登战役 112个师 70多万人 索姆河战役 150多个师 130多万人 材料三 当时德国可以征发的男子大约在1 500万人左右,年龄阶段在18岁到55岁之间。当然这部分男子不可能完全调用。后来在征兵环境极度恶化的情况下,德国的征兵年龄甚至放宽到17岁到65岁之间。到了灭亡前一刻,就连12、13岁的小男孩和70岁的老人都被强征去组成国民卫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1914年,“国家需要你”参加哪一次作战?对英法而言这次作战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