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世界大战 一、选择题 1.20世纪30年代国联的所作所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国联( ) A.仅是一个软弱的国际机构 B.无法制止战争却是伸张正义的讲坛 C.成为法西斯国家操纵的工具 D.成为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解析】 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英法控制下的国联实行纵容、绥靖政策。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2.(2013·温州高二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二战回忆录》)这句话揭示了(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是意大利法西斯 B.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有重大责任 C.凡尔赛和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 D.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了正是由于英、法、美等国的“善良的软弱”而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邪恶的刻毒”,从而没有阻止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符合题意的为B项。 【答案】 B 3.20世纪30年代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尚未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 B.法西斯势力尚未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利益 C.法西斯打出反对共产主义的旗帜 D.美国地理位置的影响 【解析】 法西斯势力主要在欧、亚、非洲进行扩张侵略,尚未威胁到美国的本土。 【答案】 B 4.(2013·成都高二检测)“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 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 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法的绥靖政策。题干中已经说的很明确,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与捷克有关的只能是《慕尼黑协定》。 【答案】 A 5.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 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A项叙述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D 6.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促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答案】 D 7.右边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这时斯大林手中还握着某份协议。这份协议的签订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 A.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建立了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C.德国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D.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希特勒和斯大林”“这时斯大林手中还握着某份协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该协议是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协议签订后,德国暂时解决了东线问题,从而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答案】 D 8.下列两张历史照片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出席慕尼黑会议的代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