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选择题 1.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对法西斯国家的蔑视 B.苏联人民誓死保卫国家,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坚强决心和高昂的斗志 C.进行莫斯科保卫战 D.进行斯大林格勒战役 2.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闪电战成了时髦的事情,德军闪电战破产是在( ) A.莫斯科保卫战 B.不列颠之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中途岛战役 3. “在人类历史上,凡属将要灭亡的反动势力,总是要向革命势力进行最后挣扎的……整个法西斯势力的兴起及其进行了几年的侵略战争,正是这种最后挣扎的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符合上述观点的典型战役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阿拉曼战役 D.不列颠之战 4.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24周年阅兵式。在阅兵方阵前往红场的路上,不少士兵满脸灰尘、衣着邋遢,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阅兵现场也是比较混乱,由于各种原因分列式的徒步方阵也极不整齐。因此,有些苏联史学家戏称,这是苏联红场阅兵史上一场最“不堪入目”的阅兵。不过,在众多史学家眼里,这却是苏联军民创造的“一个冬天里的奇迹”。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 A.苏联在当时经济非常困难,红军战士只能节衣缩食 B.那场阅兵是一场不光荣的历史 C.苏联在当时面临极为严峻的外部形势 D.苏联军队纪律非常散漫 5. “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苏军的顽强抵抗,死死拖住了德国的精锐部队,为苏军的大反攻赢得了时间”。这是下列哪一战役中的情景 (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 D.柏林战役 6.阿拉曼战役前夕,隆美尔飞回柏林求援。希特勒避而不谈增援的事,却授给他一根元帅手杖。希特勒不提供增援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怀疑隆美尔的军事指挥能力 B.苏德战场激战正酣难以增援 C.防备英美盟军乘机在西欧登陆 D.轰炸英国本土受挫元气大伤 7.山本五十六曾说:“凭日本的工业,根本不能与美国为敌,同其抗衡。如果(日美)非打不可,在开始的当年或一年中可以奋战一番,并有信心争取打胜。但战争如果持续下去,以致拖到二年三年,那就毫无把握了。”结果,不到一年他的预言就应验了。下列战役中最早应验他的预言的是( ) A.突袭珍珠港 B.中途岛战役 C.武汉会战 D.菲律宾战役 8.现在,中途岛海战已被设计成网络游戏,并为众多玩家所喜爱。当年这一战役( ) A.使美国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B.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C.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态势 D.是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失败的标志 9.朱可夫元帅回忆:“蒙哥马利……跟我谈起了阿拉曼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会战的情况,在他的概念里,这两个战役具有同样的意义。”“同样的意义”是指( ) A.都是本地区战场上最大规模的战役 B.都是美苏盟军对德国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性战役 D.都是蒙哥马利指挥取胜的 10.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A.《斯大林传》 B.《大独裁者》(电影) 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 D.《二次大战三巨头》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12年,拿破仑率60万大军进攻俄国,9月14日占领莫斯科。但是,莫斯科经过一场大火已变成一座空城,10月13日,天降大雪,气温骤降,冬天来临,拿破仑不得不决定撤退。在饥饿、寒冷和俄国军队的不断袭击下,法军伤亡严重,仅剩几万人回到法国。 材料二 1941年,希特勒调集180万人,实施“台风”行动,要在冬季到来前攻占莫斯科。可事与愿违,不仅德军的进攻遭到苏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