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57103

川教版九上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28张)

日期:2025-10-1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26368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教版,20课,俄国,农奴制,废除,28张
  • cover
课件28张PPT。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5.30~1725.2.8 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场,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721年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美国、法国建立并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三国在完成历史转折的过程中,都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手段。   沙皇俄国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却仍然封闭保守,民穷国弱,远远落后于欧美诸国。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前进。   19世纪中叶,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促使沙俄进行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后进的俄国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1.记住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时间和代表人物 2.了解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概况 3.掌握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性质和影响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农奴制的危机 农奴制的废除 俄国的扩张农奴制的危机  此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前,地主向农奴收欠租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俄国盛行封建农奴制←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  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十二月党人广场(俄国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彼得大帝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1777~1825 1801~1825在位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 1796~1855 1825~1855在位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12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14日清早,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之机,3000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上午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直指正在准备登极为皇的尼古拉一世。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农奴制的废除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  1853年至1856年间,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失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国内矛盾。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1855年秋,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米亚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在俄国内外危机的冲击中,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   亚历山大二世于1855~1881年在位。在位期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于1861年3月5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制废除的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18.4.17~1881.3.13 1855~1881在位 尼古拉一世的长子关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法令   1861年2月19日法令共17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861年2月19日宣言》《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