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59000

2.2动物的身体和运动 教案 (1)

日期:2025-10-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20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动物,身体,运动,教案
  • cover
2.2动物的身体和运动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从动物的多样性来考虑,蜗牛代表的是软体动物,蚯蚓的身体也是柔软的,但它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结构比较简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在课堂上很容易观察。   环节动物是身体最先出现了分节现象的动物。例如常见的蚯蚓、蚂蟥、沙蚕等都属于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都是分节的。所谓分节现象,是指身体沿前、后轴被分割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体节。体节的数目因种而异,少的仅有几个,多的可达数百个。分节现象不仅是外部的形态特征,也包括某些内部器官的重复排列,例如神经系统、排泄系统、循环系统等也都是按节分布的。   动物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形态的多样,更是结构的多样。多样性的背后,仍然隐含着动物的共同特点,体现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所以本课的最后,设计了蜗牛与蚯蚓的比较,利用维恩图的帮助总结两种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本课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蚯蚓的形态特征,第三个活动是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最后一个活动是比较蜗牛与蚯蚓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学准备每组:8条蚯蚓,2只浅水盘子,记录纸。 一、课前布置学生到渔具店购买或自己动手挖蚯蚓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并做好记录 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教师要在课前学生组长给每一组准备一个装蚯蚓的盒子,里面放一些土壤和几条蚯蚓。农村里容易找到蚯蚓,城镇中可以到钓鱼商店购买。等学生开始观察蚯蚓时,教师发下盒子,并提出要求:从饲养盒里轻轻拿起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蚯蚓的身体,把观察到的蚯蚓的样子画在课本的下方,要求画出蚯蚓的环节。 找找蚯蚓的口、肛门和环带,把这三个名称标注在自己的简图上。 小组内相互传阅看谁画的准确,详实。 教师可以让每组选出一个上台展示自己组的学习成果。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把蚯蚓放在白纸上,观察它的爬行,把描述蚯蚓爬行的词语写在简图下面,作为观察蚯蚓的补充。  在蚯蚓运动时,用笔杆轻轻触碰蚯蚓的身体,观察蚯蚓是否缩紧身体。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简图下面。在这个环节里,要教育学生,用笔杆触碰蚯蚓,可能对蚯蚓产生伤害,希望学生不要反复多次触碰,特别是触碰的力度一定要轻柔,即让学生学会爱护小动物,又可建立学生爱护生命的意识。 在观察蚯蚓对水的反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