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70178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0课《秋水》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4次 大小:122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文版,九年级,上册,单元,20课,秋水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秋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2、知识和能力: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简单了解庄子的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感受到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到庄子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 1、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本文寓意进一步分析庄子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 1、 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 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先生说的是谁吗?(学生回答)是的,他就是我们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庄子 秋水》的节选。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下面我们就从《秋水》节选当中共同领悟这个道理。 (二) 作者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其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21cnjy.com (三) 分析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老师注意纠正字音) 涘sì 水边,岸。 渚zhǔ 水中的小块陆地。 殆dài 危险。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译全文,请一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老师适时引导下进行) 老师译文: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涨来到了,千百条水流注入黄河。畅通无阻的水流是这样大,两岸沙洲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了。这时候,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河流往东走,到了北海,脸朝东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候河伯才转过脸来,抬头看着海神若叹息道:“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是说我呀。况且我曾经听说有小看孔仲尼的学问、轻视伯夷的义行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有机会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才相信),我要不来不到您的面前,那就危险了,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所耻笑。” 3、 重点字词的解释(主要由老师讲解) (1)、古今异义词: 百川灌河 “河” 特指黄河。 今泛指河流。 至于北海 “至” 到达。 今指达到某种程度,或表另提一事。 始旋其面目 “面” 脸。 今指脸的形状,人的相貌。 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深明大道的人。 “大方”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作状,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名作动,面朝)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作意动) (3)、特殊句式(在课文中找出例句, 译成现代汉语):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否定的判断句)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