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7042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30课《行路难》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440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下册,单元,30课,行路难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行路难》教学设计 瓯北五中 谷雪雅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准确认读多音字塞、行,理解羞、直、歧路、济等词义,初步理解诗意。2·1·c·n·j·y 2.过程和方法:品读诗歌,了解李白在失意和迷惘中仍不失洒脱乐观的形象。 吟诵诗歌,入情入境地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仙悲愤中不乏豪迈的气概,学习失意中仍怀希望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品读诗歌,理解诗人曲折有致的心路历程。 教学难点:体贴入微,感受诗人抉择的艰难和可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 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填空,并说说你从诗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学生思考:好酒,有才,狂放,傲岸······ 这是李白在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他的超级粉丝杜甫眼中的形象。此时,李白正接受了玄宗皇帝的邀请,来到长安任翰林学士,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可是,不过短短两年之后,李白竟写下了一首诗歌,题为《行路难》(生读题目)。看到这个题目,我们不禁会猜想———21·世纪 教育网 学生回答:李白在仕途上遇到了困难?李白的心情很郁闷? 生再读题目,读出感觉。 二、 初读诗歌,感受诗意 1. 自由放声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找出诗中能印证我们猜想的诗句。 2. 学生朗读。个别展示,注意正音(塞、斗、箸、行等);齐读。 3. 诗中哪些语句证实了我们刚才的猜想?李白怎么了? PPT插引写作背景:李白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来到长安,却发现玄宗皇帝早已年老昏聩,不理政事,他不过想借李白的诗才粉饰太平而已;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更是同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于是,谗言纷纷而至; 于是,皇帝旨意又下:赐金放还! 三、 品读诗歌,走进李白内心,感受李白形象 1. 吟读这些诗句,你能从中感受到李白此时怎样的心情? 2. 学生品读,发言。 预设: “金樽清酒斗十千--拔剑四顾心茫然” “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以宴席之精美来侧面烘托诗人内心的茫然,并与下句“停”“投”“拔”“顾”形成对比。 (“拔剑”这一动作,是否显得特别突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比喻诗人即将迈向自己的理想;“冰塞川”“雪满 山”比喻理想受阻。 (李白真有渡河登山的行程吗?) “行路难--今安在” 反复、疑问的修辞,感叹号的强调,短句的紧张急促,表现内心极度的迷惘与失落。 (“多歧路”,李白到底有哪些路可以选择?如果这时再给李白一个选择的机会,他会怎样选择?) (品读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发言,抓住其闪光点加以肯定,然后一定要品与读结合,以品促读。) 3. 师朗读,小结过渡:食不知味,酒难入喉,长吁短叹,彷徨四顾,这,还是我们印象中那个洒脱的诗仙吗?难道他真的被打倒了吗? 引入“闲来······济沧海”两句。 品读,说说你在这两句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吕尚八十终遇文王,伊尹奴隶竟成国相(年老位卑,仍成大业) 本意解读:垂钓碧溪,泛舟日边,感觉悠闲自由,温暖清新。 (隐逸与进取,矛盾的选择纠结于同一句。读时注意语气略轻松,带期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自信) “济”:同舟共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词的多义解读,坚定的理想,自我的勉励) (品读时,应注意前句隐隐的希望与后句坚定的自信这种感情的区别,朗读处理时应努力表现情感上的层次。) 这,才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诗仙,在痛苦的深渊中仍能将自己打捞,在俗世的尘埃里也能开出青色莲花。 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