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饲养家畜、烧制陶器、过着定居生活;半坡人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并有了原始艺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和实物模型及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21·世纪 教育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体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的智慧,感受他们为人类社会的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当时的生活状况,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从而更加珍视生命,善待人生。让学生查找有关网页,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习服务,既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又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的意识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社会生活状况。 教学难点:导致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回顾第1课:元谋人、北京入主要靠渔猎采集为生,住在洞穴里或树上,生产力极为低下,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诞生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但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时候,这种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教育网 【新课教学】 展示骨耜、石刀、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人面鱼纹盆等图片。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东西吗?做什么用的 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说明:这些就是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中,我们的祖先使用的生产工具———骨耜、石刀及居住的房屋———河姆渡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的半地穴式房屋,还有墓葬用的人面鱼纹陶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读图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中用动画显示出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遗址、彭头山、城头山等遗址的位置,使学生明白在原始农耕时代,氏族村落遍及中华大地。同时重点显示河姆渡和牛坡遗址的位置,教师进行说明:今天我们就通过长江和黄河流域的这两个典型代表来说明我们祖先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状况。 2、关于河姆渡人的生活,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用多媒体手段(或者通过讲故事、表演),再现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①河姆渡人住在于栏式房屋里生活的场景。②河姆渡人在土地中生产的场景:用骨耜耕地,播种,用石刀收割。③河姆渡人在有井架的水井里打水的情形。④河姆渡人在房屋旁边圈养猪、狗、水牛等家畜的情形。 3、关于半坡人的社会状况,再次在中国地图上显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教师说明这两个氏族村落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不同,虽基本上同属一个时期,但从考古发现来看,他们的社会生活有很多不同之处。21·cn·jy·com 教师提问:我们现在就来找一找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到底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教师出示出土的历史文物的图片 (粟的朽粒、菜籽和石斧、石锄等工具,饲养的家畜骨骼化石)和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图片。 教师对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使用的生产和生活工具、饲养的家畜、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进行说明。教师出示半坡出土的陶轮,说明半坡人已能纺织麻布,缝制衣物。 教师出示仰韶文化的原始艺术珍品,如人面鱼纹陶盆、狗首鸟尾陶塑、骨珠、刻有符号的陶片等,说明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半坡人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4、关于氏族,出示《半坡遗址示意图》,包括居住区、公共墓地、制陶窑场三个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