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74858

湘教版地理必修1同步教学课件:1.4 地球的结构

日期:2025-05-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8252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教版,地理,必修,同步,教学课件,地球
  • cover
课件28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二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依据———地震波2.地球的内部圈层 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一二一二 思考讨论 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 提示:不一样。处于街道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水平晃动,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处于湖中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因为只有纵波能在液体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一二一二3.生物圈 (1)组成: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生物世界。 (2)意义:与地壳(或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思考讨论 地球内部圈层有明确的界线,外部圈层是否也有明确界线?? 提示: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没有明确的界线。如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而组成水圈的水有陆地水,也有大气水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问题导引 材料: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A、B分别是哪种地震波?为什么? 提示:A为横波,B为纵波,因为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从图中可以看出,A传播速度慢,B传播速度快。 (2)图中的D、F分别是哪个界面?地震波在穿过这两个界面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D为莫霍面,F为古登堡面。 地震波在穿过莫霍面后,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地震波在通过古登堡面后,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突然变化,说明其上下层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状态可能存在很大差异,这两个面可以作为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图中C、E、G、H分别是指地球的哪些圈层? 提示:C为地壳,E为地幔,G为外核,H为内核。 (4)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提示:地幔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面———不连续面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统称为    ,A+B+C统称为    ,D是    ,C+D+E是    的一部分。? (2)不连续界面:F为    ,    是横波完全消失的界面。? (3)地震波在F以下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 (4)A和B厚度不均的原因是    。?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解析:A、B厚度不同,分别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A、B和C均位于100千米深度(软流层上界)以上,共同构成岩石圈,D位于100~400千米深度,应为软流层,C+D+E属于上地幔的三个组成部分,属于地幔。F为莫霍面,地震波在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纵波均明显加速。古登堡面(G)向下,横波完全消失。 答案:(1)地壳 岩石圈 软流层 地幔 (2)莫霍面 G (3)(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4)地壳的厚度不均,A是大陆地壳,B是大洋地壳,大洋地壳比大陆地壳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问题导引 材料: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探究点一探究点二(1)图中①②③分别是指地球的哪个圈层? 提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大气圈。 (2)生物圈占有图中①②③圈层的哪些部分? 提示:生物圈占有③(大气圈)圈层的底部、②(水圈)圈层的全部和①(岩石圈)圈层的上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特征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典例剖析 【例题2】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圈层甲、乙、丙分别为(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