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新提升·课时作业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1.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寒潮、荒漠化 C.台风、暴雨 D.洪涝、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 A.②⑤ B.④③ C.⑥② D.③⑦ 1~2.【解析】 第1题,①处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为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处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受寒潮影响比较大。由于降水稀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灾害较少。第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为西南地区。 【答案】 1.B 2.B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3~4题。 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3~4.【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域。第4题,西北地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主要是融雪洪水;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灾较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频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答案】 3.D 4.B 读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5~6题。 年代项目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 226 1 590 受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 5.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6.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5~6.【解析】 第5题,广东属于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迁入较多。虽防灾抗灾能力有所加强,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在加大。第6题,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每年的进退早晚不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是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答案】 5.B 6.B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但它多次决口泛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 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 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根据材料,回答7~8题。 7.黄河泛滥决口的根本原因是( ) A.下游河床太高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缺少可以排泄水量的入海支流 D.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8.治理黄河泛滥决口的关键是( ) A.修建小浪底工程 B.下游修筑黄河大堤 C.中游注意水土保持 D.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7~8.【解析】 黄河泛滥决口的直接原因是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下游形成地上河,因此治理黄河泛滥决口的关键是中游注意水土保持。 【答案】 7.D 8.C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完成9~10题。 9.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0.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填湖造田,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