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时间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的损失随时间的发展而逐渐减少 B.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在增加,相对损失在减少 C.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的次数在不断地减少 D.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越来越大,人员伤亡越来越多 【解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造成的绝对损失越来越大,但相对损失越来越小,人员伤亡越来越少。 【答案】 B 2.20世纪后期,非洲是因自然灾害而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大洲,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强度大 B.人口密度大,人口数量多 C.经济发展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 D.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 非洲由于经济落后,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因而当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 【答案】 C 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雨带的南北两侧都盛行偏南风 D.雨带的北移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4.关于锋面雨带的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雨带位于a时,华北平原干旱缺水 B.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雨带位于d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3~4.【解析】 第3题,我国东部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来自热带海洋的暖湿气流(偏南风)在寒冷的极地大陆气团(偏北风)的阻挡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锋面雨带,锋面雨带的位置取决于夏季风的势力。第4题,雨带位于a时,我国华北正值春旱时期;雨带位于d时,江淮地区正值梅雨季节,华北雨季尚未来临;雨带位于f时为7、8月份,我国北方多雨,东南沿海多台风;雨带位于g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又进入雨季。 【答案】 3.D 4.A 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6.下列自然灾害种类对我国危害严重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洪涝 ④台风 ⑤风暴潮 ⑥火山 ⑦寒潮 ⑧泥石流 A.①②③④⑦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⑧ D.②③④⑦⑧ 5~6.【解析】 第5题,我国自然灾害特点是: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第6题,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答案】 5.D 6.B 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地位于印度中部。读表回答7~8题。 地点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震中距 (千米) 地震发生时 间(地方时) 震级 死亡人 数(人) X 200 5.8 10:25 7.4 8 Y 500 2.5 4:00 7.1 1 820 7.从表中资料看出,下列判断不可靠的是( ) 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 B.X地地震产生的能量大于Y地 C.X、Y两地都不位于震中 D.X、Y两地的地震均属于破坏性地震 8.Y地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不可能是( ) A.Y地人口密度较大 B.Y地距震中较近 C.Y地的地震发生在夜间 D.Y地地质脆弱 7~8.【解析】 第7题,根据震级大小,两地地震都属于破坏性地震;震级大,放出能量大;两地距震中都有一定距离,因此都不位于震中。第8题,A、B、C三项都是因地震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用排除法可知正确选项为D。 【答案】 7.A 8.D 读中国局部水系图,完成9~10题。 9.②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61亿立方米、⑤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 338亿立方米,造成二者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高低的差异 B.锋面影响时间长短的差异 C.流域面积大小的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