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79252

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二达标训练:第2单元《李白诗三首》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7次 大小:1283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
  • cover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李白诗三首》达标训练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咨嗟(jiē)  鱼凫(fú) 蓬莱(lái) 弄扁舟(biǎn) B.瀛洲(yínɡ) 崔嵬(ɡuǐ) 抚膺(yīnɡ) 谢公屐(jī) C.訇然(hōnɡ) 渌水(lù) 飞湍(tuān) 争喧豗(huī) D.剡溪(shàn) 扪参(shēn) 猿猱(náo) 殷岩泉(yìn) 解析:选C。A.“扁”读“piān”;B.“嵬”读“wéi”;D.“殷”读“yǐn”。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天横(遮断)  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 清(清越)猿啼 C.列缺(缺少) 鸾回(运转)车 D.觉(睡觉)时之枕席 向来(助词,不译)之烟霞 解析:选A。B.因:依据;清:凄清。C.列缺:闪电。D.觉:醒;向来:往昔,这里指刚才的梦境。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见悲鸟号古木 ②无他,但手熟尔   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④无益于俗,不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C。但:①只,仅;②只是,不过。信:③确实,实在;④相信。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错误的一项是(  ) A.连峰去天不盈尺   古:距离 今:到某地去 B.脚著谢公屐 古:穿  今:写作 C.所守或匪亲 古:倘若 今:表选择的连词 D.熊咆龙吟殷岩泉 古:盛大 今:形容雷声 解析:选D。殷,古:此处作动词用,震动。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独坐敬亭山[注]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 这首诗是诗人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所写,时距其被迫离开长安整整十年。 5.历代诗评家均称赞前两句诗中“尽”和“闲”二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_____ _____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考查锤炼字词的能力,实 际上仍要从诗歌形象入手,仍需要从表达技巧层面上分析。从注释和对李白背景知识的了解中可知:诗人在“赐金放还”后的十年中,长期漂泊,饱尝生活的艰辛,看透了世态炎凉,必然对现实人生不满。这样在眼前浮现的应该是孤独落寞的诗人形象,而“尽”和“闲”不就是对这种形象的凸现吗?再从表达技巧上看,写“飞尽”和“去闲”,这两种外界的动景不就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寂寞的最好反衬吗? 答案:同意。“尽”与“闲”二字把读者引向一 个寂静的世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净,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格外清幽。这是动中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你能感受到诗人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情感吗?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 _____ 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景交融手法的理解 能力。这首诗缘情生景,对景色的描写打上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烙印。这正是由于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情感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结果。解答此题既要恰当地分析景色描写,又要恰当地分析感情。 答案: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 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只留下独坐在山上的诗人。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山有情,更显人之无情。通过诗人对景物的描写,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答出横遭冷遇、处境寂寞凄凉等亦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7.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