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80808

欢乐颂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22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欢乐颂,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欢乐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词采用德国诗人席勒的同名诗。贝多芬在第四乐章中加入了人声,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所以又称《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是一首4\4拍、大调式歌曲,结构规整,分为四个乐句,具有典型的起承转合特征。伴随着速度的加快、音乐的情绪更加高涨,音乐的威力更加强烈,唱出高亢威武的《欢乐颂》体现“团结”、“和谐”主题。 《欢乐颂》是目前在小学阶段音乐欣赏内容中唯一一首在交响曲中加入声乐的欣赏曲,应重点感受与听辨旋律重复变化、和声的色彩、演唱形式、管弦乐队的不同音色、作品的气势等,从而理解合唱运用在交响作品的意义。2·1·c·n·j·y 2新设计 竖笛辅助教学,秉持新课程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本课课堂竖笛教学在情感体验、过程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性,确立了新的知识观,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21·cn·jy·com 竖笛吹奏与多种音乐技能相结合,单纯的识谱既抽象又枯燥,因此,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很被动,老师通过竖笛教学,在讲解乐谱的知识中,利用竖笛固定音高的特长,边听奏边打拍子,让学生反复体会音高、节拍、节奏、让他们在吹奏中领会,并且理解音乐,可以弥补在识谱教学中的局限性。学生在吹奏中听到音高,对把握不准的音高,借助竖笛一吹,会自然而然地产生音准感,简便直接有效。【出处:21教育名师】 3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六年的音乐知识及竖笛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视奏)能力,能较为准确地演唱及吹奏简单的乐谱,学生对进一步的轮唱、二部合唱(竖笛吹奏)也具有一定能力。学生对乐器的演奏形式和人声的演唱形式的概念清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音乐要素的特点;会辨识演唱形式及器乐演奏形式,对重复变化的手法有辨识。对贝多芬及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采用多媒体和白板技术,学生通过视、听、唱结合,乐器竖笛的配合介入,遵循“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充分发挥现代寄语、教育技术的辅助功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有效的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轮唱形式体验歌曲,做到二声部和谐有层次。 难点:第三乐句最后一拍与第四乐句连线相加时值演唱,演唱做到知识正确。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自然入境 (1)《欢乐颂》音乐进教室。 (2)师:同学们听过这个音乐吗,运用了哪些表现形式?(管弦乐合奏或交响乐合奏),声乐演唱)知道曲目吗?((《欢乐颂》)作者是谁?(贝多芬)21 cnjy com (3)结合歌谱学生随钢琴伴奏用“lu”来哼唱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情绪,知道音乐的曲目及作者,了解《欢乐颂》是贝多芬耳朵失聪后不屈服于命运而谱写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这首乐曲有器乐也有演唱,是贝多芬开辟了交响乐首次加入合唱的先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2【讲授】音乐赏析 器乐部分 (1)初听器乐部分 师:我们先来听一遍《欢乐颂》的器乐部分,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哼唱的主题音乐听听主题音乐出现了几次?(学生用手示意)力度是怎样的?每一次主题的出现都使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模拟演奏乐器) 设计意图:学生熟识主题音乐的同时听辨出4次主题音乐出现,每一次都使用不同乐器演奏:第一次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第二次市中音提琴、第三次主奏是小提琴、第四次主奏是管乐也有弦乐提琴加入。力度也随之渐强。2-1-c-n-j-y (2)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