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82504

【金版学案】2016-2017学年高二人教版地理选修6习题: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4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2次 大小:6304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章,答案,保护,多样性,生物,4节
  • cover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教材第67页思考 1.300年来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2.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数量呈上升趋势。 3.世界人口增加和物种灭绝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4.由此可以得出,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 (二)教材第69页思考 1.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之前,它将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 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回答时可以针对图中现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①青蛙的眼睛很敏锐,据此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 ②利用超声波,蝙蝠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地捕捉到猎物,据此人们发明了雷达。 ③鱼能在水中自由的上下游动,据此人们发明了潜水艇。 ④猫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事物,据此人们发明了夜视镜。 ⑤某些植物的叶子有许多小齿,鲁班据此发明了锯。 3.从保护野生生物的角度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我们要积极宣传保护野生生物的重要意义。 出卷网 1.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的狩猎和采集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B.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 C.当前物种灭绝加速,主要是由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的 D.人口数量的多少与物种灭绝的速度有关 解析:当前物种灭绝加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而不是自然环境的变化。 答案:C 2.世界上的物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高山地区 D.寒带地区 解析:据统计,世界上约3/4的物种生活在热带地区。 答案:A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据此回答第3题。 3.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C.各种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解析: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物种具有重大或潜在的利用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答案:B 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4~6题。 4.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 出卷网由亚热带季风区扩散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从野骆驼遗骸分布区可以看出,野骆驼曾 出卷网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以东地区,即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中温带针阔混交林区;野骆驼文献记载区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以西地区,即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答案:A 5.与遗骸分布区、文献分布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解析: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温带荒漠区,与以前相比分布区气候更加干旱。 答案:A 6.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野骆驼分布区的变化可以看出野骆驼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在增强,影响其分布区变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对野骆驼的大量捕杀。 答案:A 7.下列属于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是(  ) A.建立动物园     B.建立人工繁育基地 C.建立遗传资源种质库 D.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A、B、C项属于迁地保护。 答案:D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 出卷网地日”,记者从湖北省林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