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584768

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同步教学课件:第1单元《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70张)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2936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70张,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单元,教学课件,同步
  • cover
课件70张PPT。导入新课义,是一种道德,是最高道德的一种形式,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仁这个最高的道德,通过具体的器物来实现,中间有很多环节,义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到人们把“义”与其他一些概念进行挂钩,比如“利”,比如“君子”,比如“勇”。????这些和义都有着怎样的关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孔子的理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熟悉《论语》相关语句中出现的文言现象? 2、了解孔子眼中“义”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掌握十则的含义,并领会孔子“义”的思想。?讲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握孔子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思考这种价值取向的现代价值。重?点: 1、文言字词句式积累? 2、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难?点: 有关孔子“义利观”的理解及拓展深入? 义的含义是什么?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 ★★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圣经》:“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朗读课文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对10章节进行分类。疏通文意,解读文本明确: 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 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 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一、义和富贵(1、3、4则) “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原文】子曰:“富(1)而(2)可求(3)也;虽执鞭之士⑷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注释】 (1)富:财富。? (2)通假字:而,通“如”,如果。 (3)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⑷执鞭之士:指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当时有两种:一是拿着鞭子维持秩序的市场的守门人,一是贵族出行时拿着鞭子夹道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 ? ? 【译文】 ?孔子说:“如果求富而不违背道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