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92692

【原创新课堂】2016-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导学案+ ) (2份打包)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7919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份,导学案,教案,两篇,短文,阿西莫夫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eq \a\vs4\al(精彩开篇词) 在距今约2.3亿年前———日6500万年前 出卷网,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叠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 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 出卷网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 eq \a\vs4\al(教学目标) 1.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 2.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的思维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4.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 出卷网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的精神。 eq \a\vs4\al(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恐龙无处不在》 (放映《侏罗纪公园》片段)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 出卷网电影吧,如果你看过,我想你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会在6500万年前灭绝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骨骼(gé)  鸟臀目(tún)   深渊(yuān) 褶皱(zhě) 携带(xié) 潮汐(xī) 劫难(jié) 膨胀(péng zhàng) 追溯(sù)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毫无疑问: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即非常明确肯定。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流逝:像流水一样消逝。 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的过程。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文中特指海潮。 劫难:灾难,灾祸。 致密:细致精密。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列数字) (2)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举例子) (3)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打比方) 4.作者链接 阿西莫夫(1920—1992)出生在苏 出卷网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达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泰斗。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2.“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交流点拨】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3.“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交流点拨】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 出卷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