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训练3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基础夯实 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51090068)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B.舍去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 Hz,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答案:D 解析: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开始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A对;选择纸带时要舍去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后面清晰的计数点,B对;打点频率为50 Hz时打点周期为0.02 s,若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Δt=5×0.02 s=0.1 s,C正确;小车速度越小点迹越密集,越不容易测量,故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大一些,D错. 2.打点计时器所用的是50 Hz的交变电流,纸带上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是T,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这条纸带上记录的时间为t,则( ) A.T=0.1 s,t=nT B.T=0.05 s,t=(n-1)T C.T=0.02 s,t=(n-1)T D.T=0.02 s,t=nT 答案:C 解析:因为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所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若纸带上共打出n个点,n个点的时间间隔为(n-1)个,纸带上打n个点记录的时间应为t=(n-1)T,故C选项正确. 3.在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下列关于计数点间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B.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C.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8 s D.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答案:A 解析: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源的周期.若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则它每隔0.02 s ( s)打一个点,相邻两点间隔为0.02 s,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和每5个点取一计数点,都为5个打点间隔,故t=5×0.02 s=0.10 s,选项A正确. 4.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 (1)在如下基本步骤中,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A.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B.安装好纸带 C.松开纸带让物体带着纸带运动 D.接通220 V交流电源 E.按下脉冲输出开关,进行打点 (2)在安放纸带时,要检查墨粉纸盘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 上,还要检查 是否夹在两条纸带之间. 答案:(1)ABDEC (2)纸盘轴 墨粉纸盘 解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具有打点清晰、实验误差小的优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特点是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之间火花放电来实现的,故其操作步骤和电磁打点计时器是相似的.墨粉纸盘应套在纸盘轴上,目的是使它可以转动,均匀地被利用.一定要先开始打点,后松开纸带. 5.(多选)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得快 B.点密集的地方物体运动得慢 C.点不均匀说明物体在相等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 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答案:BC 解析:纸带上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都相等,所以点密集的地方,说明相同长度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长,所以物体运动得慢,故A错,B对.点不均匀是由于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不相等,故C对,D错. 6.(多选)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应将振针调整到适当的高度,且不得松动 B.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让其运动起来 C.也可以用干电池作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每打完一条纸带要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线圈因过热而损坏 答案:C 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通入电流后,振片上下振动,带动固定在振片上的振针而打点,因而振针要调整到适当的高度,振针过高,可能打点不清楚;振针过低,纸带上可能打出一系列短线.打点完毕后,要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线圈通电时间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