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导学案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内的生字词。 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理解典型事例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温故互查】 给下列字词注音 钵( ) 籼( ) 矢( ) 鉴( ) 寐( )21·世纪 教育网 解释下列词语 大相径庭: 梦寐以求: 矢志不渝: 功成名就: 劫后余生: 鉴于: 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 体裁,通讯有许许多多名目,如:特写、专访、侧记、札记、巡礼、速写、集纳、散记、记者来信、新闻小故事等等,能生动而细致地报道新人、新事、新风尚、新经验的新闻文体。人物通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新闻体载尤其引人注目。但通讯的 不及消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设问导读】 四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以下问题,要求做到:每个同学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一人做好记录,推举一人在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展示本组讨论成果。 阅读课文,为袁隆平写一个简介。 袁隆平为什么要研究杂交水稻? 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样解决的? 袁隆平做出了哪些惊人的成绩? 袁隆平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当堂检测】 概括本文写了袁隆平哪几件典型事例,有何作用? 【巩固练习】 结合课文说说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拓展延伸】 收集我国其他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了解他们的事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答案 【温故互查】 1.bō xiān shǐ jiàn mèi 2.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立下志愿并且决不改变 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考虑到 21教育网 3.新闻 时效性 【设问导读】 1.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身为教农作物栽培学的袁隆平,看见农民向福财为了换水稻良种来回走了四十公里,他心里难受,觉得是自己的失。21·cn·jy·com 3.①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对其进行异花授粉十分不。 解决方法:研究出“三系”培育发。 ②文化大革命袁隆平培育出来的秧苗被破坏了。 解决方法:抢救仅存的几棵秧苗。 4.培育出水稻品种五百多个;1976年~1989年杂交水稻种植增到两亿亩;十三年杂交水稻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一十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1987年,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在巴黎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颁发给了袁隆平……21cnjy.com 5.袁隆平具有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道路上,不畏任何困难,具有失志不移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当堂检测】 典型事例:1、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走了四十公里山路换回水稻 ,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2、提出与当时学术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最终通过“三系”培育获得成功。3、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作用:鲜明展现了袁隆平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2·1·c·n·j·y 【巩固练习】 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