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599851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4次 大小:137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文版,八年级,30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观刈麦》。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 理解本首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感情。 【预习互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刈( ) 荷( ) 箪( ) 饷田( ) 吏禄( ) 岁晏( )2·1·c·n·j·y 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饷田: 丁壮: 秉: 曾: 岁晏: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 , (朝代)作家,字 号 。我们读过他的诗有《 》《 》《 》等。2-1-c-n-j-y 【设问导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用自己的话概述本诗的内容。 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 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21·cn·jy·com 探讨本首诗的主题。 【自学检测】 用诗句填空。 《观刈麦》中描写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是: 《观刈麦》中表现农民反常矛盾心理的语句是: 《观刈麦》中交待农民如此辛苦的原因的语句是: 《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民同情的语句是: 【巩固练习】【出处:21教育名师】 背诵并默写全诗。 【拓展延伸】 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若时光车轮把白居易带到现代,当他看到以上信息,你觉得他会怎么想,你又想对他说什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赤壁》、《过零丁洋》。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体会所描绘的意境。 【预习互查】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折戟( ) 寥落( ) 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起一经: 零丁: 照汗青: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赤壁》的作者是 ,字 , 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 《过零丁洋》作者 ,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 。吉州庐陵人。 (朝代)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有《 》,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21cnjy.com 【设问导读】 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 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赤壁》这首诗最精彩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这首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双层含义。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学检测】 用诗句填空。 《赤壁》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是: 《过零丁洋》利用两个带有感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忧虑不安心情的句子是: 《过零丁洋》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诗句是: 【巩固练习】 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己亥杂诗》《山坡羊·潼关怀古》。 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理解这两首诗、曲的内容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曲大意,熟练地朗读度背诵。 【预习互查】 积累下列实词并解释。 吟鞭: 落红: 踌蹰: 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己亥杂诗》作者 , (朝代)著名 、 。这首诗是他离开北京时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