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03497

人教版八上第18课 战略大决战(23张)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45181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18课,战略,大决战,23张
  • cover
课件23张PPT。 一、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 (蒋“假和平,真内战”) 1、背景:①抗战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民主 ②蒋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 时间: 1945年8月-10月 蒋介石发出邀请的目的:①② 毛泽东赴邀的目的:①② 地点: 重庆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 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内容:89页中间蓝字最后) 二、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1、全面内战的爆发:时间:1946年6月 标志: ①② 2、陕北、西北战况:粉碎敌人的进攻,取得节节胜利 三、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 1、时间:1947年夏 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 部队:晋冀鲁豫解放军 2、概况:刘邓大军强渡黄河,进攻国统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3、意义:①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②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核心意义) 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被形象地比喻为“哑铃战术”,两个拳头在外,门户空虚。因此,我军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捣敌人的心脏。 1.请你画一个示意图,标注出当时的形势。 2.针对这种局面我军是如何应对的?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材料:课本90页中间蓝框小字。 3.材料中的“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的胸膛”指的是哪里? 4.材料中的战略部署有哪些意义?核心意义是什么?1、战局发生变化,人民解放军采取进攻态势。 2、把战场摆到国民党统治区,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带动了其他各战场的解放军进入反攻。 武汉南京大别山为什么把目标选定大别山?《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 收复失地。内线作战: 外线作战: 指解放区军民在解放区打击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属于战略防御性质的作战 指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从解放区转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攻,属于战略进攻性质的作战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图说历史 P93图, 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哪一个历史阶段?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瓮中捉鳖三大战役战役名称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战役时间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战役名称作战部队 和指挥员战役时间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意义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1948年9-11月47万多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中原解放军和 华东解放军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 谭震林东北解放军和 华北解放军林彪.罗荣桓 聂荣臻 1948.11- 1949.11948.11-1949.155万多人52万多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使华北全境基本很解放历史意义共消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说历史 P92图,这幅图片跟哪一大战役有关?解放军进攻锦州思考: 为什么我军把战略决战的突破口放在东北? 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图说历史 P94图,这幅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情景?与哪一次战役有关系?图说历史 P94图,这幅图片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哪一次战役有关系?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