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17115

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6898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解析,山东省,桓台县,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上
  • cover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2《秦朝疆域图》 图3《元朝行省图》 A.图1至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故B项正确;西周是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秦朝和元朝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行省制 2.在北宋的中枢机构中,宰相、参知政事及枢密使、三司使都统称宰辅。其家庭出身中,身为名门之后者有之,出身贫寒之家者有之,家风儒雅者有之,世为武将者有之,家庭境况不一而足。这说明 A.出现了官宦之家对宰辅位置的垄断局面 B.为了加强皇权,大力分割相权 C.直接原因应是宰辅入仕途径的不同 D.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宰相、参知政事及枢密使、三司使都统称宰辅。其家庭出身中,身为名门之后者有之,出身贫寒之家者有之,家风儒雅者有之,世为武将者有之,家庭境况不一而足”说明直接原因应是宰辅入仕途径的不同,所以答案选C。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制度 3.《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 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 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 C.郡的地位比县高 D.赵鞅是其最高统治者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说的是军功可以授予官职,这明显的打破了原来的分封制,郡县制开始萌芽。故选A。B项说法错误,郡县制在秦朝全面推行;C项是家族血缘为基础的等级关系;D项错误,国家政权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夏商周时期政治 分封制 4.《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提升御史地位 B.提高行政效率 C.抑制丞相职权 D.完善监督体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也是宰相,提升了御史的地位,是具体做法,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提高行政效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材料“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三者地位相等,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故C项正确;完善监督体制是指健全监察机构,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汉代政权特点。 5.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夏商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家国同构;“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