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2962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4173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试题,历史,考试,期末,学期
  • cover
2016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高三期末试卷 历史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是已经发现的甲骨文中的部分文字,其中直接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物件 B.巡行以卫城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在“死亡与鬼神观”上,“墨家利用,儒家闪烁,道家则淡然”。下列主张属于道家的是 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施行不可以不慬,见有鬼神视之” C.“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 D.“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 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秦汉时期得以“化家为国”,其直接因素是当时 A.世官制转为科举制 B.刀耕火种转为铁犁牛耕 C.分封制转为郡县制 D.百家争鸣转为独尊儒术 4.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名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表明唐代 A.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 D.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 5.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6.有学者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交融的复杂关系中。”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中,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印痕有着淋漓尽致体现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7.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 B.司法主权 C.领土主权 D.贸易主权 8.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图中由G到I这段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A.19世纪60年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B.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C.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D.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9.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 D.实业派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 10.“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航海事业 B.铁路运输 C.航空事业 D.电报电讯 11.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