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3923

绝地之音 练习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1342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绝地,之音,练习
  • cover
绝地之音 练习 基础练习 一、字音辨读 1. 踟躇(chí chú)      2.恹恹(yān) 3. 干涸(hé) 4.訇然(hōnɡ) 5. 人寰(huán) 6.狰狞(zhēnɡ nínɡ) 7. 伶仃(línɡ dīnɡ) 8.熹微(xī) 9. 夯土(hānɡ) 10.攫住(jué) 11. 岌岌(jí) 12.怨懑(mè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三、词语辨析 1.若隐若现·时断时续 例句 2.体验·体会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引吭高歌: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2.不能自拔: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3.刻骨铭心:铭,把文字刻在石头或金属器物上。像镂刻在骨头和心上,形容感受深切,永远不忘。 4.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5.絮絮叨叨:①形容说话啰嗦,唠叨;②形容说话断断续续。 6.大相径庭:径:小路;庭:院子;径庭:悬殊,偏激。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文本练习 1.文中广义上的绝地(即“黄土林”)有哪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自然景观有绝地上沟壑纵横,如同迷宫,又有晚秋朔风。人文景观有悬长城,一系列秦汉边卒的遗迹。 作用有四:渲染环境,突出“绝地”中的“绝 ”;突出时空的亘远,引发人们思远追古的情怀;突出行走绝地的梦幻感觉与艰难;为下文写不期而遇绝地之音作充分的铺垫。 2.作者为什么说“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 明确:这句话分两部分来理解。前半部分是“长 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指的是过去。历史上,长城有着军事防御的功能,更是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界限。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阻隔了长城内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后半部分“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指的就是现在的长城。现在的长城,再也不是文化、民族交流的阻碍了,所以说“它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人们只是习惯性地把它看成是防御工事,看成一个地域的分界点。这是作者在长城面对历史、面对文化的理性思考和认识。 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作者在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认识。 明确:这是作者写的一首家乡人民的生命赞歌。 他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生活状态。正是在这块几乎不适于人类生息繁衍的地方,人们不仅顽强地生活下来,而且创造出辉煌的文化,有哲思,有铜鼎铭文,有秦腔,有花儿,有长城。因为地绝而人心不绝,地荒而人心不荒。对于这样一片文化和土层一样深厚的黄土地,以及顽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作者怎能不震撼,又怎能不赞赏呢? 3.阅读《绝地之音》选段,完成1~4题。 ①……那人高扬起手臂,鞭梢 也张扬起来,骡子和碌碡也欢乐了几分。突然,那人唱了起来,细听,那歌无词,也无统一的曲调,只有一种内在的音韵连续在一起。如果说有歌词的话,那只有“咧”一个字。咧———咧———咧———,歌声好似被鞭梢越沟撩过来,抑或是被风断断续续扔过来。满地是无边的黄土壑,昏黄的夕阳浮在黄土上,满地好似涂着秦汉边卒那风干的血。那歌声,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多悠扬,似颂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而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②根据地势,那是长城的外侧,也就是长城 要守御的对象。长城一线,仅一墙之隔,即便同民族,甚至同家族也风俗迥异。其显著标志便是寒食节长城内侧家家户户送寒衣,而长城外侧则无此风俗。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