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2753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10课《信客》教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27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八年级,上册,单元,10课,信客
  • cover
信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颠沛、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能力目标: 1、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2、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天涯若比邻”成为梦想。 可是在我国20世纪初期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却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人———信客。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余秋雨的《信客》将向我们讲述这一段故事,“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让我们在故事中去认识信客,去体会他们的苦涩人生。 信客中的信的含义有两层:送信、信用 二、作者简介: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199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载多部世界名人录。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文化苦旅简介: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作者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先生认为,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走过了他的《文化苦旅》”,这评价,深得其真髓。 四、掌握下列字词: 克扣kè 接济jì 唏嘘xī xū 稀罕han 昏厥jué 噩耗è 呵斥hē 诘问jié 焦灼zhuó 猝然cù 伎俩jì liǎng 颠沛pèi 吊唁yàn 嫉妒j í dù 文绉绉zhōu 穷愁潦倒liáo 诺诺nuò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伎俩:不正当的手段。 诘问:追问、责问。 焦灼:非常着急。 颠沛:贫困,受挫折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五、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共四节,行文脉络是: 年轻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信客是怎么做信客的 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六、初步思考: (一)年轻信客做信客的缘起? (1)老信客“名誉糟蹋”,必须寻找接班人。 (2)“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3)“老人讲了这么多,这么细,他不能再回绝。” (二)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1)收发信、物,捎带口信。 (2)代读、代写书信。 (3)遇有噩耗,充当代理人。 (三)信客是怎么不做信客的? (1)揭穿顾主败行,惨遭打骂,送巡捕房。 (2)道路凶险,腿脚有病。 (四)信客为什么当教师、校长也是好样的? 长时间当信客, (1)文化程度提高了 (2)眼界开阔了 (3)阅历丰富了 (五)信客不做信客后,人们是怎样对待他的? (1)人们想起他的好处,在生活上接济他。 (2)打过他的人醒悟了,向他道歉,并请他接受代办邮政事务。 (3)死后,许多人前去吊唁。 (六)为什么信客不做信客或死后,人们对他这么好? 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 (七)文中信客的职业特点?(文中信客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 1、终年跋涉,非常劳苦 2、收入微薄,生活贫穷 3、诚信无私,却常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