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7717

公开课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课件(47张) (2份打包)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2624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习俗,2份,47张,课件,教案,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1.掌握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归纳变化的特征。 2.通过研读与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相关的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及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3.感受生活变化里的现代化进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难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导入 由1900年宜昌城和现在宜昌城的两副照片导入新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宜昌百年的变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对本单元进行简单分析。 活动2【讲授】感受宜昌的变迁 步骤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近代以来,宜昌在衣、食、住、风俗习惯方面不断变迁的图片。 步骤二:学生在感受宜昌变迁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近代服饰有何特色 2.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饮食上有何变化 3.观察以下图片(图片略) 请思考:图一到图二的转变反映了什么问题 步骤三:让学生结合宜昌的变迁,归纳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表现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分感受宜昌在一百多年中,发生在衣、食、住,习俗等方面的变迁。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宜昌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宜昌看中国,加深了解中国社会发生的变迁。 活动3【活动】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因素 步骤一: 教师利用白板展示探究题目和材料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风尚产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18、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这些西方国家疯狂地越洋抢滩,掠夺金钱,掠夺原料,开辟市场。举凡刻有西方烙印的各种外来文化,……开始登陆中国受西方民主平等观念的影响,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特征。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社会生活方面,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的公民道德,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 。 ———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以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通过鸦片战争认识中国的落后,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 材料四、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如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自来水供应、电灯照明等,在一些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 197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6.7 平方米,到1998 年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了18.7 平方米,2006 年底达到27 平方米。 步骤二:组织学生讨论、展示,教师逐一点评。 活动4【活动】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特点 评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l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步骤一:教师创设情境(情境略) 步骤二:学生围绕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步骤三:学生展示,教师总结: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明显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2、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3、地域之间发展不均衡 活动5【活动】反思现实、总结认识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