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28813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共41张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8816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课,甲午中日战争,41张
  • cover
课件41张PPT。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 《马关条约》第4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导入新课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面积共约36 000平方千米,人口2 200多万,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它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台 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写作这一诗篇的作者是谁?诗作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历史史实?提示:闻一多;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 请思考:下面的战争场面反应的是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黄海大战一、黄海大战国际国内形式背景 清政府一直视为”蕞尔小国”的日本敢于公开向中国发起挑战的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清政府的腐朽懦弱当时来自日本的挑战:进攻朝鲜,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袭击了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派兵进犯台湾面对挑战清政府作出的反应: 在朝鲜半岛海面的清军运兵船遭袭击后,被迫对日宣战。开始关注海防力量的建设;1895年侵略台湾的日本军舰 日本明治天皇 黄海大战1.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的发展和对外扩张 清政府的腐朽懦弱 2. 开始的标志:丰岛海战3. 经过:4 .结果:清政府战败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遭到日军舰队袭击,双方均受到损失,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黄海大战  1894年7月25日,“济远”、“广乙”从牙山驶往旅顺,途经丰岛海面,突遭日军“吉野”、“浪速”等三舰的袭击。“广乙”躲避追击触礁而碎,“济远”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挂白旗示降,并下令转舵回逃。此时正有“高升”(租英商船)运兵船及护航舰“操江”由天津驶来,日舰俘获“操江”,击沉“高升”,“高升”上700余人牺牲。日本以突袭方式,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的广乙舰丰岛海战后搁浅的广乙舰残骸北洋海军的济远舰“高升”号运兵船被日舰击沉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chīxìn北洋舰队列队迎战示意图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面遭遇,双方在黄海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艘战舰,日本舰队也重创5艘。黄海激战图  黄海海战,双方各有损伤,日舰首先退出战场。北洋舰队主力尚存,而李鸿章为自存实力,故意夸大损失,借口“保船制敌”,禁止官兵出海作战,将全部舰只锁进威海卫,拱手让出制海权。  定远舰是北洋海军两大主力舰之一,北洋舰队旗舰。1880年由德国制造,1885年由德国会同北洋水师游击刘步蟾驶抵中国。定远舰排水量7335吨,配有大小口径钢炮20门,设有鱼雷发射器3具;航速每小时为十四海里半,曾长期被日本视为大敌。北洋舰队主力战舰———定远舰北洋舰队主力战舰———镇远舰议一议:①黄海海战中,谁先退出战场?②最终谁胜了?③李鸿章的命令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中国 日本 李鸿章认为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內,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邓世昌】 【 丁汝昌】 有一副挽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