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28920

第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35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6次 大小:7140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课,难忘,九一八,课件,35ppt
  • cover
课件35张PPT。《松花江上》勿忘国耻第14课 难忘九一八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东北师大附中:刘屿九 一 八事变 (1931、9、18)爆发: 西安事变 (又称 双十二事变 ) (1936、12、12)原因:背景:1929年—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结果: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各方的态度:影响: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1)蒋介石①②③④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经过:中共的态度和作出的努力:(出发点)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和平解决意义:难忘九一八(2)东北军(3)全国人民的态度(4)东北人民和 未撤走的东北军。(5)中共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胡锦涛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背景 1931年,日本政府军费开支占国家财政总支出 的30.8%,到“九一八”前,已拥有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达23万人,举行全国总动员演习,加强全国军需生产。日本在国内制造舆论,大规模扩军备战。三十年代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日本侵略军侵略 中国东北,为什么 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爆发东三省沦亡结果  9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 《告全国人民书》,定九一八 为国耻日。结果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事变后:事变前: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 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931年10月,许世英代表蒋介石声称“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省的完整,则国民党可同意向日本……让出东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蒋介石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认为共产党威胁更大日本国力大大强于中国,抗日必亡 “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寄希望于国联攘外必先安内让出局部保全局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大桥之战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组织的“黑龙江省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是其中著名的一支。嫩江大桥之战就是在马占山将军指挥下进行的。他的军队被称颂为“孤军御寇,忠勇堪称,为民族争光。”我们身边的历史东北人民英勇抗战李 兆 麟周 保 中赵 尚 志东北抗日联军著名将领我们身边的历史东北人民英勇抗战杨靖宇将军通化市靖宇烈士 陵园内杨靖宇将 军塑像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日酋岸谷隆一郎下令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