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28946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四单元第21课《马说》精品教案及反思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331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1课,教案,精品,马说,教版,单元
  • cover
《马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 2. 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教法: 1自主学习法 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 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3创造性学习法 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认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结合工具书,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韩愈、伯乐与马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伯乐识马的视频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写作背景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解说 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说理透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等。 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