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3102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中国石拱桥》教案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1389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悠久历史和杰出成就,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献身科学的志向和严谨务实的精神。 知识点:积累“雄伟、残损、古朴、推崇、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能力点: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整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平实、准确、周密的特点;初步认识说明文与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及使用语言方面的差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点。这是说明文的灵魂,只有特点抓住了,明确了,才能把事物说明白;而说明方法则是为说明事物的特点而选择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举典型实例,它在课文中占的比重大,说明作用显著,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本质特点,因此,应把对实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实例与事物本质特征的关系讲明白。 学习说明文语言可以采取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来完成,也可以与略讲其他说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学习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结合进行。 注意不要讲成有关桥梁知识的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检查预习,解题。 1.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洨(xiǎo)  匀称(yun chen) 鷟(zhuo)  佥(qiān) 河堤(di) 2.补充解词:古朴:朴素而有古代的风格。  推崇:很尊重。 绝伦: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模仿得生动逼真。惟,特别;肖,相似。 3.讨论课题。 (1)分析“中国石拱桥”的短语结构。 名词性偏正短语。 中心词――“桥” 几个定语――“中国”(的) 、“石”材(的)、“拱”形(的) 连缀起来,是“中国的石材的拱形桥”。 (2)“拱”字释义。 拱形是一种什么形状?请用“拱”字组几个词。 “拱”,本义是两手相合,上举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组词:拱抱,拱卫,拱门,桥拱,斗拱等,取义引申 “环绕”、“弧形”。“拱桥”,也是这样。 4.解题: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是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介绍桥的科技说明文。 请问:桥有哪几类? ――首先应明确分类标准。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钢材的;按形状分,有平形的、拱形的。这篇课文用三个定语对"桥"做了明确的限制。那么,这种"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个特点介绍给大家的,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搞清的两个重要问题。 三、点拨阅读 (一)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为了把事物说清楚,说明文特别讲究说明的顺序,这一点,我们在初一学《大自然的语言》等课文时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同学们快速阅读,用三分钟时间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事物,读时要用笔在课本上标注。 教师归纳。板书: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中国石拱桥:当代发展(10) 1.石拱桥的特点。 找一位同学朗读第1、2段,其他同学找出说明石拱桥特点的词语。 出现――较早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作者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可组织学生回答也可由教师点明,视时间而定) ――神话把虹比作桥,诗人把桥比作虹。桥虹互比,既说明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