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38077

【教师原创】八上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课件(2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220323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战争,ppt,29张,课件,侵华,教师
    课题: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录像)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标准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 掌握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和主要罪行,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历史,从中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从而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义和团的英勇抵抗,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帝国主义凶恶的本质。 难点:《辛丑条约》的历史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八国联军侵华》 教师: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人还没有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灾难再次降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这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示:漫画列强瓜分中国 教师: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快争夺中国的步伐,争先恐后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湾,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展示:时局图 教师: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在中国爆发,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播放:视频《义和团运动》 展示: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民谣) 材料二:“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教师:义和团为什么会在山东兴起? 学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山东先后遭受日、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教师: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学生: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 教师:义和团斗争的对象是谁?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如何? 学生:对象:初期反对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后来被收买,扶清灭洋,只反对帝国主义。 态度:清政府招抚义和团。 教师: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这一口号反映了什么问题?如何评价这一口号? 学生:口号:扶清灭洋。 反映出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评价:“扶清”使义和团在斗争中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一面。 教师:同学们现在知道对于外国文化应该有所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当时的义和团只知道破坏一切跟洋人有关的东西,他们杀洋人,烧洋货,攻打教堂,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利益,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极大仇视和恐慌。帝国主义列强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压力,令其对义和团运动进行镇压,一面直接出兵疯狂绞杀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中华民族完全陷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 二、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展示: 西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