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第11课 北伐战争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上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下接中国共产党创建红军的三大武装起义。主要介绍的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重点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问题。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及北伐战争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对学生有重要思想教育意义。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新闻回放:2005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席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这是两党领导人时隔60年的历史性握手,有人说这是国共第三次合作。你知道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是在什么时候?今天就让我们沿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去探寻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回放”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第一次握手 展示: 材料1:“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 ———孙文 材料2: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广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中国革命之需要。……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 ———中共三大宣言 教师:中国国民党的前身是1905年孙中山成立的同盟会,后来改组为国民党, 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多次革命,均以失败告终。孙中 山意识到自已的孤单。而此时刚刚成立不久的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处 于低谷。可见当时中国敌对势力的强大,国共两党都需要寻找同盟军。为 了民族的命运,也处于共同的需要,国共两党走到了一起,开始了伟大的 合作,实现了第一次握手。那么,两党在实现合作之后做了哪些事情呢? (设计意图: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教材没有做介绍,教师通 过对改组后的国民党的活动和北洋军阀的统治的介绍,使学生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整体概念,以便接受新知。) 教师:为了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主张,国共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并取得了两个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1、育英才———建立黄埔军校 学生:仔细阅读提取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组织机构作用等信息。在教师 的引导下阅读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 死勿入斯门”,横批“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