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3638123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7课戊戌变法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270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历史,7课,戊戌变法,教案
  • cover
课题: 第7课 戊戌变法 课型:新授课   年级: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在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的使命,同时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课程标准 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教师:康有为、梁启超就是鲁迅所盛赞的真的勇士,民族的脊梁。 展示: 康有为:广东省南海人,清光绪年间进士,主持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倡导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教师:百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几位热血青年在古老的中国土地上上演了一场空前奇伟的改革运动———戊戌变法,希望挽狂澜于既倒,支大厦于将倾。中华民族面临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在那个“戊戌”年,他们失败了,或暴尸京城街头,或逃至海外东瀛。强国之梦最终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一起再次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的历史时刻吧。 (设计意图:通过鲁迅名言和康梁的个人档案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甲午海战的血雨击碎了洋务派的自强梦,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大清帝国遭遇了最大的心灵创伤。中国在屈辱中开始有了自强的声音,更多的有识之士开始了新的救亡探索。 第一篇章 国之危难思巨变———变法背景 教师:甲午战后,有人画了一幅漫画来表现中国当时的形势。 展示: “1895年,甲午战后时事漫画” 教师:你在漫画中读到了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设计意图:分析漫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教师:中国岌岌可危,国之将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后通商口岸大量开放,外国资本不断涌入,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生产方式破土而出。 展示: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教师: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教师: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戊戌变法的经济、阶级基础。) 教师:《马关条约》成为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危险信号,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第二篇章 康梁维新图存强———变法经过 教师:《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手无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