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人民教育-出卷网-《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 型:新授 教学模式:三段式教学模式 教 具:多媒体(历史挂图、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黄海大战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 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 ,接着,又发动 。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 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 ,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 ,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 ,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 ”号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 1、背景: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 ,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 。威海卫是 的基地,结果, 全军覆没 。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 年,中国 和日本首相 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清政府割 、 、 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 ;允许日本在中国 ;增辟 等。 3、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合作探究 探究1: 材料分析题:(分析题目,体会邓世昌的爱国精神) 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请回答: (1)材料中的“公”指谁?他的官职? 邓世昌。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 (2)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 1894年的黄海战役 (3)上述材料中的海军名称是什么? 北洋舰队 (4)上述材料中“壮海军威”是指的什么事? 是称赞邓世昌。因为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激战,在弹药将尽时,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中鱼雷,全舰将士壮烈牺牲 (5)假如你是此人,面临生死抉择怎么做? 就义,为国捐躯,死如泰山之重;求生,留得青山在,再抗日寇。 (6)如何评价此人?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探究2: 甲午中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出示材料: 材料1: 甲午中日战争中,礼部侍郎志锐上书说:“综计中日交涉以来……我愈退则彼愈进,我益让则彼益骄,养痛遗患,以至今日,夷焰张,贪婪不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