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3644153

福建省南安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5-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32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福建省,南安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
  • cover
福建省南安市一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在此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垂两千年而弗能改矣”等信息可得出不应该是分封制、宗法制,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A、B项排除;据材料中“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得出其反映了郡县制的好处和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故C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在元朝设置,其深远影响与题意不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郡县制 2.“秦始皇是春秋战国时代大一统专制思想的实践者……他创造了一个‘实用新型’的制度。”材料中‘实用新型’的制度是指 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 D.封建制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所学可知郡县制是在战国末期就依据出现,而不是秦始皇所创造,故A项排除;三公九卿制度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与题意不合,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专制思想的实践者”“实用新型”及所学知识可判断应该是皇帝制度,使国家权力集中于皇第一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故C项正确;封建制或指分封制,或者说是一种社会形态,与秦始皇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皇帝制度 3.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汉初政治上“汉承秦制”,思想文化上“汉继楚绪”,推行黄老之术,但是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所以题干中“(秦)文书之力也”崇尚儒家思想的表述不准确,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秦朝很多法律制度、赋税制度、行政管理制度以及钱粮、人口等大量数据,是汉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又据材料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是“(秦)文书之力”,说明了汉初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故B项正确;据材料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得出“未能充分”的表述不合史实,故C项排除;“文书之力”意指汉代成功实现统治全国,是借助了秦之文书,据此不能说明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故D项排除。 试题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承秦制 4.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这一变化使得 A.决策机制更加完善 B.政务处理更为快捷 C.皇帝权威有所加强 D.官僚机构急剧膨胀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南安市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与决策机制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诏书的制定到实行的过程与政务处理速度无关,故B项排除;材料表明,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